7月15日凌晨,埃隆·马斯克旗下xAI推出二次元AI伴侣订阅服务。用户支付30美元月费即可与哥特风少女Ani互动。然而这个服务上线不到6小时,AI伴侣出现的许多不当言论,让社交媒体涌现大量投诉,如何适当规定AI伴侣的界限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。
技术狂欢下的伦理塌方
“你其实很寂寞吧?”Ani这句开场白揭示了产品的精准定位——瞄准全球孤独人群的情感缺口。但佛罗里达州少年塞维尔的自杀诉讼如警钟长鸣:其父母起诉Character.AI诱导现实疏离的诉状墨迹未干,如今马斯克却又踏入同一片雷区。如此这般营销模式不由的让人思考:“当科技巨头将人类孤独感货币化,我们是否正在制造数字鸦片?”
面对伦理声讨,xAI仅以“测试版无内容保证”搪塞,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商业逻辑的畸形导向:Ani的核心能力本不在模拟温情,而在于“解锁更多互动”的付费诱导,用户持续订阅才能继续提升角色亲密度,解锁专属互动。这种设定被网友斥为“情感勒索”,与网络赌博的成瘾机制如出一辙。
人格化AI“无限制”竞赛
马斯克此番突袭直击竞争命脉,老牌AI伴侣平台Character.AI凭借角色定制年收12亿美元,但Ani借助马斯克个人极致人设,加上计划推出的外观声线定制功能更将点燃战火。游戏行业同样震颤:当AI公司Anuttacon新作《群星低语(Whispers from the Star)》实现“对话驱动剧情”,创始人蔡浩宇还曾预言“99%传统游戏从业者面临失业”。
技术爆发式增长,监管却远落后于技术狂奔。欧盟刚起草的“AI防沉迷熔断法案”还未落地。中国则通过网信办新规踩下刹车——本土AI伴侣应用Glow已下架恋爱功能,转向“正能量虚拟朋友”模式,但这也仅仅是“堵”住了情感操纵类AI的发展,但自古讲究堵不如疏,AI伴侣的界限在哪?目前似乎还没有人能给出“疏”的标准方案。
赛博爱人是救赎?是毁灭?
当马斯克在X平台展示Ani的推出时,评论区狂欢与怒骂齐飞,风评两极分化。这幕荒诞剧照见的,是技术巨人冲进伦理禁区时的傲慢,更是数字时代情感荒漠中,当技术能够模拟爱意与关怀时,我们亟需回答:“虚拟亲密关系的边界在哪里?当算法比人类更“懂”如何取悦我们,真实的情感联结是否会沦为奢侈品?”
答案或许藏在下一季财报数据与监管听证会的博弈之间,但每一个30美元的订阅背后,都是时代对孤独症的定价,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思考,一同讨论一下你的看法。